當前位置:首頁 >  運營 >  產品運營 >  正文

從“燒錢”到盈利,共享經濟真的好起來了嗎?

 2019-09-04 11:30  來源: A5用戶投稿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域名預訂/競價,好“米”不錯過

“共享經濟”概念,最早由Uber帶進國人視線。

然而,Uber在風光上市后,隨之而來的卻是巨額虧損曝光和股價暴跌。今年8月份,Uber公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季度虧損,高達52億美元,營收增長也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輿論開始對這家全球最大的網約車公司以及它背后的共享經濟產生了懷疑。

無獨有偶的是,國內伴隨著共享經濟概念興起的共享單車“風口”,如今也迎來了全面洗牌的階段。曾經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攻占”了諸多城市主要道路的兩大共享單車巨頭——摩拜、ofo,如今要么是被收購,要么是只能維持基礎運營。

從當初的瘋狂跑馬圈地到如今的精細化運營階段,共享經濟在一片激烈的廝殺之后,逐漸迎來了新的格局。同時在新格局之下,新的挑戰(zhàn)也在形成。

共享經濟曾經的瘋狂

資本瘋狂涌入的背景下,2016年以ofo、摩拜為首的共享單車占據了國內大眾視線的各個角落,甚至在一些媒體的報道中,“共享單車”成了并列“高鐵、掃碼支付、網購”的中國特色新四大發(fā)明之一。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僅在2017年,市場就涌現出了70多家共享單車品牌。而如今,能形成穩(wěn)定市場份額的品牌已不超過10家。

為什么當時以共享單車為首的共享經濟會那么火?簡單兩個字來說,賺錢!

“輕資產、重運營”是共享經濟的特點。根據當時ofo投資人朱嘯虎的估算:假設ofo每天每輛車的使用頻率是8次,每輛車成本200元,騎一次0.5元,兩個月回本,之后一輛單車的營收幾乎等于凈利潤。他計算,校園一天可到200萬單,一年收入3億多元人民幣,利潤3000萬~4000萬元。

然而,當時的朱嘯虎卻并沒有計算共享單車的調度、維修等運營成本,也忽略了車輛的折舊和丟失的損耗。

實際上,根據美團上市后公布的摩拜單車數據顯示,摩拜一輛活躍車輛平均每天騎行次數是0.3次,對應的每次騎行的運營成本將近1元錢,折舊約1.5元,合計2.5元,而用戶只為這項服務掏0.56元。

根據北京、上海等地出臺的規(guī)定,共享單車在運行三年后需要更新或者報廢。于是在2016年爆發(fā)的共享單車行業(yè),由于騎行次數拿不到預期,運營成本高居不下等諸多原因,終于在三年之后,迎來了洗牌的階段。

伴隨著曾經的共享經濟熱潮,共享單車之后,共享充電寶、共享睡眠倉、共享雨傘也曾一個個接連興起?,F在,等待他們的也是一個個的倒下。

共享經濟本身沒有錯

如今隨著智慧城市興起和物聯網經濟的迅速發(fā)展,資源調度、信息采集將會更加嚴謹和精確,從本質上講,“輕資產、重運營”的共享經濟,非常符合如今的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共享經濟的模式并沒有什么問題。

但是為什么國內這么多做共享經濟的企業(yè),都紛紛陷入了或倒閉或被收購的情況?原因在于資本的刺激下,各家陷入了追求規(guī)模的癲狂,從而忽略了效率和收入。原本“輕資產、重運營”的共享經濟變成了“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yè)。

以共享經濟的領頭羊共享單車行業(yè)為例,2017年共享單車投放之戰(zhàn)最白熱化的時候,ofo的戴威宣布,一年投放2000萬輛單車。摩拜每個城市要投放10萬輛。就連被擠出一線城市的哈啰單車,也以60萬輛每月的速度擴張。

最后的結果就是,生產線上不斷被制造出來的共享單車,數量明顯過剩,那些無人處理的單車,就被統一堆到了市郊,形成了一座座觸目驚心的共享單車墳場。

隨著共享單車一同火熱的還有共享汽車行業(yè)。最火熱的時候,共享汽車品牌融資金額均突破了一億人民幣,然而由于車費用高、充電困難等諸多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存在,共享汽車也逐漸變得悄無聲息。

而由王思聰與陳歐“吃翔”打賭而聞名的共享充電寶行業(yè),一年內就有7家企業(yè)走到項目清算的階段。

僅靠融資燒錢搶占市場,卻遲遲無法獲得盈利,這一類打著共享經濟旗號興起的企業(yè),卻無法建立一個穩(wěn)定的商業(yè)生態(tài),目前看來只說是一種“偽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迎來2.0時代

我們提到過,“輕資產、重運營”才是共享經濟的意義,也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讓共享經濟在未來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這一點也在哈啰單車的發(fā)展上得到了證明。當巨頭們在一二線城市打得不可開交時候,哈啰正是在那個拼命燒錢的行業(yè)保持了理智,從一開始就實踐數據化管理,注重精細化運營深耕于三四線市場,最終在行業(yè)回歸理性的時候實現了反超。

而如今,活下來的共享單車企業(yè),包括青桔單車、美團收購的摩拜單車在內的多家企業(yè),都已經把賺錢提上了日程表。共享單車行業(yè)的這股漲價潮,很多人都有直觀感受——那就是騎車變貴了。

這種情況不只是發(fā)生在共享單車行業(yè),曾經一度被認為絕對會失敗的共享充電寶行業(yè)如今仍然活得好好的。但是曾經收費每小時1元的共享充電寶,如今都基本調整為每半小時2~4元,漲價幅度高達8倍!

當然,漲價并不是共享經濟的最終出路。目前共享經濟需要做到的,是保證用戶支付的費用和對獲取到的資源的預期基本吻合。通過弱化所有權、釋放使用權、激發(fā)社群價值,使每一份社會資源在既定的框架中得到價值最大化,才是共享經濟最終目的。

以美團為例,通過積極收購摩拜單車,以及入局共享充電寶行業(yè),彌補了其線下場景中商家的剛需,形成美團體系下的一站式服務,實現了場景延伸,也提升了用戶體驗。

如今,市場內用戶們對共享經濟的使用習慣已經養(yǎng)成,活下來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企業(yè),也都已經開始實現盈利。隨著整個共享經濟市場發(fā)展進一步趨于冷靜,共享經濟正在向2.0時代邁進。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標簽
共享經濟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